
经常有粉丝私信问我:"明明没借钱,为什么征信报告显示查询记录?"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扎心问题。其实这里头学问可大了,从授权流程到平台资质,再到查询类型,每个环节都藏着门道。我花了3天时间整理了银行、消金公司和网贷平台的实操案例,发现80%的用户根本不知道点击"查看额度"就会触发征信查询!更绝的是,有些平台就算你最后没借钱,照样会在征信上留痕...
很多老铁以为只有实际放款才上征信,这可就大错特错了!根据央行最新规定,只要发生以下三种情况,你的征信就可能被记录: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硬查询授权:点"查看额度"时勾选的服务协议实际放款:成功借款后的还款记录贷后管理:平台定期评估用户资质
举个真实案例:上周有个粉丝在招商银行APP点了"闪电贷",哪怕没借钱,征信报告已经新增了"贷款审批"记录。这类银行产品通常会在首次额度测算时就调用征信,而且用的是最严格的贷款审批查询类型。
像马上消费、招联金融这些持牌机构,他们的套路是"两步授权法"。第一次查额度可能只做软查询,但当你真要借钱时,才会触发硬查询。不过要注意!有些平台会玩文字游戏,把两次授权合并成一次...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查询类型影响程度留存时间贷款审批★★★★★2年信用卡审批★★★★☆2年保前审查★★★☆☆2年贷后管理★☆☆☆☆不显示
上个月有个客户急用钱,3天内点了18个平台,结果征信直接花了。这里教大家个绝招:1. 先看协议里有没有"征信授权书"2. 优先选"预估额度不查征信"的平台3. 用企业征信查平台资质(具体方法后文会讲)查平台放款方:在借款页面最底部找资金方信息看协议关键词:警惕"报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"字样用好人行权限:每年2次免费征信查询别浪费
最近发现不少平台开始玩"免查征信贷款"的套路。其实这是把征信查询换成了大数据风控,虽然不上央行征信,但可能影响其他平台的授信评估。有个粉丝就因为在某平台点了30次额度,结果在其他平台借款时直接被拒...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
最后提醒各位:今年开始,连部分电商平台的"先用后付"功能都接入了征信系统。下次看到"0元下单"时可得长点心,说不定你随手一点,征信报告就又多了一条记录!想知道哪些平台可以安全测额度?关注我下期深度揭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