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这5类网贷平台:专骗资料的黑名单曝光

2025年09月12日 口子下款 阅读(3)

在网贷平台鱼龙混杂的今天,不少借款人不仅没拿到钱,反而成了黑产眼中的"肥羊"。本文基于2024-2025年最新受骗案例,揭露专骗个人资料的5类高危平台,从虚假APP到高仿银行网站,手把手教你识破骗局套路,守住钱包和隐私。 去年我朋友就栽在这类平台上。他在短视频刷到个"3秒放款"广告,下载的"惠农贷"APP界面特别正规,还有银保监会备案号。结果刚填完身份证、银行卡信息,平台就说要验证流水,扫码支付6000元后直接被拉黑。 这类平台有三大特征: 1. 安装包体积异常小(通常小于5MB),应用商店搜不到真身 2. 申请时强制获取通讯录、相册权限 3. 放款前必收"工本费""解冻金" 上个月广西警方刚打掉个类似团伙,他们用改机软件伪造了30多个贷款APP,半年就收集了8万多人信息。 最近接到个粉丝求助,说在"平安普惠银行"官网申请贷款,结果对方称他银行卡输错导致账户冻结。要不说现在骗子厉害呢,他们做的钓鱼网站跟真的一模一样,连ICP备案号都伪造了。 这类平台最爱玩的心理战术就是: • 用400开头的客服电话获取信任 • 放款前突然说"账户异常" • 伪造银保监会红头文件施压 记住!所有银行系贷款平台都必须有《金融许可证》,在央行官网"金融机构编码查询"系统就能验真伪。 有粉丝跟我吐槽过,就在鑫亿达平台填了个基本信息,第二天突然到账2500元,5天后却要还3500元。这种平台专挑急用钱的人下手,你以为是普通注册,其实点"下一步"时就签了电子合同。 他们有三个连环套: 1. 用"预估额度"诱导填写详细信息 2. 自动勾选《征信查询授权书》 3. 利用支付漏洞强制放款 去年银保监会通报的23家非法平台里,有17家都用了这招,最夸张的连借款合同都没就让还款。 上周刚曝光了个典型案例:老张在搜索引擎找"低息贷款",进了个排名前3的网站,填写资料后接到自称银行经理的电话,结果被骗走11400元。这类网站往往: • 域名像乱码(如www.rongz88.com) • 页面充斥"无抵押""秒批"弹窗 • 客服主动加微信/QQ沟通 有个简单识别方法——用工信部域名备案系统查,正规金融平台备案主体必须是持牌机构。 我接触过最惨的案例,是位单亲妈妈被中介骗走2万"包装费"。对方承诺帮她伪造银行流水、工作证明来提升贷款额度,结果钱没贷到,反被用裸照威胁。 这些中介常出现在: • 本地贴吧/论坛的贷款广告 • 冒充银行合作渠道商 • 收取15%-30%的"服务费" 其实从2023年起,央行就规定所有贷款中介必须持《金融中介服务许可证》,遇到没公示证件的直接拉黑。 第一道防线:查牌照 登录"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"官网,输入平台名称查备案,特别注意很多骗子会盗用已注销的牌照号。 第二道防线:防采集 遇到要手持身份证拍照、提供社保账号的平台马上退出,正规平台最多查央行征信报告。 第三道防线:留证据 去年浙江有个判例,借款人保存了完整的聊天记录和转账截图,最终追回全部被骗资金。 写到这里,想起前两天看到的银保监会数据:2024年全国网贷诈骗案中,83%都是从获取个人信息开始的。说到底,咱们填资料时多个心眼,可能就避免了一场灾难。如果已经中招,记住立即做三件事:冻结银行卡、报警立案、在12321举报中心提交诈骗证据。毕竟钱没了还能再赚,信息泄露了可是要跟着一辈子的。

警惕这5类网贷平台:专骗资料的黑名单曝光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  • 文章16098
  • 评论0
  • 浏览102343
  • 最新发布
  • 热文排行
  • 标签列表
  •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