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很多粉丝私信问我:"不上征信的网贷审核是不是很松?"说实话这事真不能一概而论。根据我这些年跟踪的行业数据,有超60%的非征信网贷其实暗藏猫腻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,这类贷款到底靠不靠谱,审核流程藏着哪些门道,还有哪些风险需要特别注意。准备借钱的可得瞪大眼睛看仔细喽!
很多人冲着"不上征信"四个字就放松警惕,觉得资料随便填填就能下款。但实际情况是...
不少平台会要求你提供半年通话记录,甚至要读取手机里的APP安装列表。上周有个粉丝就碰到这种情况,平台硬是让他授权查看支付宝账单。
表面写着"月息1.2%",结果签约时冒出服务费、账户管理费,七七八八加起来年化利率能到36%。这可是踩着监管红线啊!
正因为不用上征信,有些平台催收起来反而更没底线。去年有个案例,借款人逾期3天就被爆了通讯录。
要是真急用钱,怎么判断平台靠不靠谱?教你们几招实用的:
别光看平台挂着"金融牌照",要确认具体是网络小贷牌照还是融资担保牌照,这两种牌照的业务范围可大不一样。
重点看这三处:
逾期违约金计算方式
提前还款是否收手续费
债权转让条款
用IRR公式算真实年化利率,有个简单办法:把每期还款金额输入Excel,用IRR函数直接计算。
去年接触的案例里,有28%的借款人栽在非征信网贷上。说几个典型情况给大家提个醒:
张女士在某平台借款后,一周内接到12家贷款推销电话。后来发现,她的资料被以每条3毛钱的价格卖给了中介公司。
李先生在还款日按时存钱,结果平台系统"故障"导致扣款失败,自动续期产生高额费用。这种情况在非持牌平台尤为常见。
实在需要周转的话,记住这三个原则:优先考虑银行消费金融产品单平台借款不超过月收入的50%做好还款计划表精确到日

最后唠叨一句:千万别觉得不上征信就能随便借!现在很多平台都接入了百行征信,逾期记录照样影响其他贷款申请。借钱这事儿啊,还是得量力而行,你说是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