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成年有征信吗家长必须了解这些要点

2025年10月06日 口子下款 阅读(1)

最近小区家长群炸锅了!李姐家的儿子刚满18岁,准备办助学贷款时发现名下居然有3笔未结清的小额贷。全家人懵了:孩子连银行卡都没有,这欠款哪来的?原来去年孩子偷偷用他爸身份证注册了某平台账号,稀里糊涂地开通了"先用后付"服务,结果连本带利欠了7000多。 这事儿给我们敲了警钟:孩子的征信问题真不能当儿戏!今天我特意咨询了银行的熟人,把家长们必须知道的要点整理出来,记得收藏转发! 第一问:娃娃会有征信报告吗? 国家规定得清清楚楚:16岁以下的孩子,只要不自己贷款、不用银行卡消费,征信系统根本不会有他们的记录。但重点来了——只要涉及到身份证和银行卡的事情,都可能踩雷!

未成年有征信吗家长必须了解这些要点

这些坑90%家长都中过招: 1. 手机游戏陷阱 上周邻居家孩子拿爷爷手机玩手游,3天充了8000多块。老人以为用的零钱,实际走的都是花呗支付。现在孩子账号绑着老人身份证,逾期记录全算在老人头上。 2. 校园APP套娃 现在学校让装的各类学习APP,注册时默认勾选开通"信用服务"。上个月本地新闻就报道,某初三学生通过教育平台绑定了家长信用卡,分期购买网课欠了3万多。 3. 二手交易套路

未成年有征信吗家长必须了解这些要点

大学生小张把自己的闲鱼账号借给表弟用,结果表弟卖出游戏账号后卷款跑路。现在买家投诉诈骗,小张的支付宝信用分直接掉到550。 4. 白条漏洞 同事家13岁女儿用妈妈旧手机注册某东账号,系统自动识别已绑定的支付宝,直接开通了3000元白条额度。等发现时,孩子已经买了12支口红送给同学。 防范五步走: 1. 把家里所有证件(身份证、户口本)锁进带密码的文件柜 2. 给孩子用的手机别绑定大额支付方式,最好单独办张限额卡 3. 每月检查常用APP的免密支付设置,关闭"小额免密"功能 4. 教孩子认准"信用授权"提示框,发现要输入身份证号马上停止 5. 定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全家人的信用报告(每年免费2次) 三件必须和孩子说清楚的事: 1. 不要帮同学"刷脸认证",出问题要负法律责任 2. 收到"注销校园贷"的诈骗电话,第一时间告诉家长 3. 快递单、外卖单要撕碎再扔,防止信息泄露 特别提醒:如果发现孩子名下真有不良记录,别慌!带着户口本、出生证明去当地人民银行申请异议核查,只要证明操作时未成年,基本都能撤销。 最后说个好消息:2023年新规出台后,未成年人被冒用信息产生的信贷记录,在查实后15个工作日内必须消除。但关键是要早发现早处理,拖得越久举证越难。 别觉得孩子小就不会有问题,现在的网络金融产品比我们想的复杂多了。上周刚有个案例,小学生用家长微信扫了个"免费领皮肤"的二维码,结果自动开通了某分期平台的借款。保护孩子信用,就是守护他们将来的买房、就业机会。这件事,真得全家总动员!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  • 文章16098
  • 评论0
  • 浏览102343
  • 最新发布
  • 热文排行
  • 标签列表
  • 友情链接